媒体扫描

[上海观察]“实验室共享经济”来了,大批科研仪器向全社会开放

来源: 时间:2017-07-24

  能否通过搭建平台,将高校院所的科研仪器资源释放到全社会,特别是为中小企业服务?答案是肯定的。 与共享汽车、共享单车等不同,科研仪器共享不为大多数公众所知,但“实验室共享经济”的风口已经到来。记者从上周末闭幕的“第十届中国生命科学公共平台管理与发展研讨会”上获悉,中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已有965台套仪器设备,总价值上亿元。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研发人员可通过中国科学院仪器设备共享网或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预约仪器使用时间。作为第三方科研仪器共享平台,牵翼网已与1400多家实验室签约,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检验检测等服务。

  用闲置资源为企业创新服务

  在科技创新创业的大潮中,科研仪器是不可或缺的工具,然而对广大中小企业而言,购置仪器设备的成本过高,给它们的产品研发带来了障碍。另一方面,许多高校、科研院所的实验室拥有大量科研仪器,但很多时候处于闲置状态。能否通过搭建平台,将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释放到全社会,特别是为中小企业服务?答案是肯定的。

  中国生命科学公共平台管理与发展研讨会始于2008年,是国内生命科学公共平台领域的高端会议。第十届研讨会吸引了来自全国60多家高校及科研院所的近200位平台管理与技术专家参会,主题为“共享经济时代的生命科学技术平台建设”。会上,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副主任朱悦介绍,经过多年建设,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已汇集加盟机构1200多家,可提供各类研发服务40多万项,集聚544家管理单位的30万元以上大型科研仪器8969台套,总价值逾113.73亿元。

  中科院专业团队当实验助手

  作为国际知名科研院所,中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是加盟机构之一。为了充分发挥科学院设备、人才和技术优势,更好地服务社会,该所成立了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其运营相对独立于各个研究组。

  公共技术服务中心执行副主任张文娟博士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中心目前集聚了10万元以上设备140多台,包括价值上百万元的大型仪器近40台,基本实现了对生命科学研究的全覆盖。除了高端仪器,中心还拥有小鼠、果蝇、斑马鱼等丰富的模式动物资源以及细胞库/干细胞库。“这就形成了一条科研证据链,让生命科学领域的研发人员能够做各种课题,并在模式动物身上验证自己的研究成果。”

  为了做好技术服务工作,中心拥有专职人员70多名。这是一支高学历、年轻化的团队,平均年龄30岁左右,许多骨干有博士、硕士学位和留学经历。专职人员团队努力工作,保证了设备稳定、良好的运行状态,并利用研究所的科研优势,推动了仪器技术和实验技术的发展。所内外的科研人员使用中心资源后,都会得到这个团队的大力协助,顺利地获取实验结果。

  共享平台交易量达2.86亿元

  共享经济离不开市场化运作的网络平台,牵翼网的定位,就是“实验室共享经济”第三方平台。牵翼网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刘慧伟介绍,这个网络平台已上线2年,拥有企业用户8000多家、加盟实验室1400多家、共享大型科研仪器12000多台,可预约检验检测项目22万项,在线交易量达到2.86亿元。

  原载于上海观察  2017年7月24日

  作者:俞陶然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