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黄辛)中科院生化与细胞研究所周斌研究组利用系统的遗传谱系示踪技术,揭示了成体心脏修复再生中新生血管的来源,为临床治疗心梗后的心脏再生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新的思路。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临床研究杂志》。
冠状动脉疾病是世界首要致死疾病,而快速的血管新生过程对于心肌损伤后的修复过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系统解决成体心脏损伤后新生血管的来源问题,研究人员将成纤维细胞转基因或基因敲入小鼠分别与报告基因小鼠tdTomato交配,追踪成纤维细胞和间充质细胞在成体心脏损伤过程中的细胞命运,结果发现成体心脏中成纤维细胞并不具有转分化形成血管内皮细胞的能力。
同时,研究人员又将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表达CreER的小鼠与报告基因小鼠交配,在损伤前标记上大部分血管内皮细胞,然后观察损伤后血管内皮细胞的标记百分比是否降低。结果显示,损伤后,血管内皮细胞的标记百分比没有发生变化,即没有发生其他类型的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的转分化过程。
实验结果说明,在成体心脏损伤过程中,新生血管主要来自于血管内皮细胞的自我复制增殖过程。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17年7月6日第4版
作者:黄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