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造血干细胞遭遇青春期,它会不会很叛逆?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人类脑垂体分泌的促黄体生成素是开启人们青春期旅程的“钥匙”,它使男性和女性开始出现第二性征。
近日,中国科学家首次揭示了促黄体生成素的另一功能:调控造血干细胞的数量,从而可能影响白血病的进程。
他们因此发现了生物体内另一个隐藏的“生物钟”。
7月23日,该研究论文在线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The EMBO Journal》上。
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周波与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博士生导师郑俊克是论文通讯作者。
25日下午,周波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将促黄体生成素受体作为白血病治疗的靶点,他已申请专利。他带领的研究组正联合一些医院的血液科临床医生,对人类白血病病例进行筛查和研究。
研究人员利用实验小鼠等进行研究发现,骨髓造血干细胞的细胞表面有能够感应促黄体生成素的“受体蛋白”。青春期的小鼠,一旦缺乏促黄体生成素,或者阻断促黄体生成素与受体的“感应”,造血干细胞就会像癌细胞一样疯狂扩增。
干细胞是人体保持健康的“法宝”之一,但过多过少都可能是灾难。
造血干细胞是人体各种血细胞的始祖。它可以自我扩增,也可以分化成其他血细胞。
据周波介绍,婴儿出生后,其体内的造血干细胞开始高速扩增。青春期开始,“刹车制动”,造血干细胞的数量趋于稳定。成年后基本维持不变。老年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数量逐渐减少。但如果刹车失败,造血干细胞数量过多,或者分化失控,都可能引起白血病。
当促黄体生成素缺乏时,青春期小鼠的造血干细胞扩增失控,最终导致骨髓过度造血和白细胞增多症。一旦其生活环境存在其他致癌因子,小鼠很容易患上白血病。
周波表示,该研究揭示了机体内一个隐藏的“生物钟”:高速扩增的造血干细胞在青春期时,会被“紧急制动”。如果制动失败,血液疾病甚至白血病可能接踵而至。但如何利用这套“刹车系统”来对抗人类疾病,还有待科学家们更深入地研究。
澎湃新闻 2018年7月25日 绿政公署
作者:吴跃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