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扫描

[经济日报]肝细胞“逆生长”的分子调控基础获揭示

来源: 时间:2019-07-18

  本报讯 记者沈则谨报道:肝脏作为人体内十分重要的器官,其代谢解毒功能经常受到各种外来物质的损伤,会导致再生能力严重下降。因此,研究肝脏损伤再生及其分子调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惠利健研究组合作研究发现,细胞核中的Arid1a蛋白能够调控肝细胞“再生基因”,在正常肝细胞中处于预打开的“待命”状态,让肝细胞可以更迅速地响应受损信号,激活肝脏“再生程序”。

  该研究从基因层面揭示了肝细胞重编程介导的肝脏损伤再生分子基础,同时为利用药物靶向治疗肝脏损伤提供了新思路。相关论文于日前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细胞?干细胞》。

  近年研究发现,肝细胞重编程是实现肝细胞再生的主要方式。肝细胞由肝前体细胞发育分化而来,大多数细胞分化后命运就固定不可改变。但在肝脏损伤中,肝细胞却具有可塑性,能够以“逆生长”的方式,回溯成类似于肝前体细胞的类肝前体细胞,“二次发育”成更多新生肝细胞,参与肝脏再生。然而,对于肝细胞为何能够“逆生长”,此前一直是未解之谜。

  该研究中,科研人员发现,细胞中一个叫Arid1a的染色体重塑蛋白,调控了肝细胞的“逆生长”。进一步研究发现,该蛋白使得“逆生长”程序在肝细胞中处于打开的状态,因而在有再生信号时,“逆生长”程序可以激活,使得分化的肝细胞像橡皮泥一样在体内可以重塑为肝前体细胞。这一发现给出了未来操控肝细胞“逆生长”的可能方法。

  原载于《经济日报》 2019年7月18日 第15版

  作者:沈则瑾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