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空军医学系,1988年在该校获硕士学位。1993年在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神经科学系进修一年。1996年任第四军医大学空军医学系副教授,1999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999年11月在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感觉系统研究组任副研究员,2002年10月获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优秀青年人才计划”,同年任合作课题组长。获200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04年4月任中科院生化与细胞所课题组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课题组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项目,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次、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次、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次。获上海市“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上海市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现兼任上海市女科学家联谊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创新细胞生物学发展基金会理事长、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理事、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理事、上海市神经科学会常务理事。
细胞内的蛋白质和RNA合成后要被运输到不同的区域发挥作用,神经元是一种特化的细胞,除了胞体它还具有长的轴突和树突,因此蛋白质和RNA在细胞内的长距离运输就更为重要。我们近期的研究对两部分的研究内容感兴趣,一方面是细胞内运输的轨道微管受微管蛋白密码(翻译后修饰和亚型)的调控及对神经元发育和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神经元中非编码RNA的运输和调控机制以及在感觉传递和神经元发育中的生理意义。
微管是细胞内物质转运的轨道,使得生长必须的蛋白质、RNA以及膜结构源源不断的往末梢运输,从而帮助神经元轴突快速的生长。在神经元发育过程中,微管蛋白及微管结构会不断受到细胞内分子和外界信号的调控,影响微管的聚合或解聚。微管功能调控在神经元极性形成和轴突生长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将围绕微管蛋白密码,鉴定微管蛋白翻译后修饰和微管蛋白亚型对微管功能的调控作用,并揭示其在神经元内物质运输、神经系统发育(神经元生长、极性形成和迁移)和神经系统疾病中的重要作用。
非编码RNA主要包括微小RNA (miRNA)和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等,它们具有高度的组织特异性,并通过多种机制发挥调控作用。在初级感觉神经元发育和感觉信息传递中,非编码RNA的运输和定位受到外界信号以及RNA结合蛋白等分子的精确调控。我们通过鉴定神经元轴突特异分布的miRNA和lncRNA以及细胞类型特异定位的lncRNA,揭示轴突富集非编码RNA以及细胞类型特异性的lncRNA在神经元轴突发育以及感觉信息传递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