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钢研究员,1981年于沈阳药科大学获学士学位,1984获硕士学位,1991年获美国北卡大学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博士学位,其后在美国杜克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1995年应聘担任中科院和德国马普学会共同支持的青年科学家小组组长。199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1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2000年5月至2007年8月任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2007年8月至2016年9月任同济大学校长。曾担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第四届、第五届专家顾问组成员等;现任“干细胞及转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专家组召集人,中国细胞生物学会名誉理事长,中药全球化联盟副主席,《Cell Research》杂志主编等。
细胞信号转导研究组,成立于1995年3月。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德国Max Planck学会联合资助的青年科学家小组,主要从事细胞信号转导与调控领域前沿的基础研究。目前主要研究方向: (1) 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调控异常与重大疾病发生;(2) 小分子化合物及天然产物诱导细胞重编程及转分化;(3) 基于细胞信号转导及干细胞基础研究的新药研发与创新。
本课题组以G蛋白偶联受体(GPCR)通路为主要对象,在其信号转导与对话机制、功能,以及与药物成瘾、糖尿病、神经退行性疾病、自体免疫病的关系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重要研究发现,为相关疾病的诊断和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线索和新思路。其中包括: (1)发现GPCR通过β-arrestin1进入细胞核调节表观遗传修饰从而诱导细胞响应这一崭新的信号途径;(2)揭示了GPCR通路与NF-κB信号通路间的对话(cross-talk)机制,从而提示了交感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的细胞内信号通路间“对话”的分子机制;(3)揭示了β-arrestin2介导的信号复合物IR/Akt/β-arrestin2/Src对于胰岛素信号的传递以及胰岛素代谢功能的行使起了重要的调控作用,为II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可借鉴的新策略和潜在的药物新靶点;(4)发现β-arrestin2在天然免疫中的调节作用及机理;(5)揭示了G蛋白偶联受体在老年痴呆症致病过程中的新机制;(6)系统研究了GPCR受体及其下游调控蛋白β-arrestin1调节造血的分子机理;(7)实现了小分子化合物组合诱导成纤维细胞直接转分化为神经祖细胞(ciNPCs),从而为细胞谱系重编程的研究和神经再生医学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这些成果已在包括《自然》、《细胞》、《自然-免疫》、《自然-医学》、《细胞-干细胞》等在内的国际性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组共发表论文150多篇,这些论文已被SCI收录的专业刊物引用逾几千次。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