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本科毕业于南开大学,200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2003-2012年先后在美国Scripps研究所和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并受美国白血病淋巴瘤协会资助,2009年入选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Yerby Fellow,2012年获聘康纳尔大学和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Tenure Track助理教授职位,2012年8月加入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任研究员、研究组长、博士生导师。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青年类)资助,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课题等。担任国际华人骨研学会(ICMRS)董事会董事、中国生物工程学会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青年组组长、中国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分会基础组常委、中国老年医学会骨质疏松分会创新与转化专委会常委等。
运动系统功能性干细胞包括骨膜干细胞、生长板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关节软骨干细胞、肌腱干细胞、肌肉干细胞等。运动系统功能性干细胞具有多能性和自我更新能力,在组织发育、稳态维持、疾病和衰老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运动系统功能性干细胞向不同组织细胞的分化受到多种遗传因素和表观遗传因素的影响,并受多种信号途径调控。调控因素的异常将导致多种疾病,包括先天性发育畸形、运动系统退行性疾病如骨质疏松症、骨性关节炎以及肌腱疾病等。
研究组通过综合运用空间转录组测序、单细胞测序、谱系示踪等多种研究手段来鉴定运动系统新型干细胞。已建立了间充质干细胞向多种细胞分化的体外高通量筛选系统,研究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分子机制及多种相关疾病的致病机理,并通过分子遗传学手段建立了骨骼早衰、力学感知失调、关键干细胞稳态失调等多种动物模型,模拟骨质疏松、骨关节炎、骨折等常见骨科疾病,围绕骨骼系统的受力、衰老与功能性干/前体细胞等关键科学问题,在骨科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多项创新性研究成果。
实验室近期研究方向包括:
1)鉴定运动系统功能性干细胞,研究其参与损伤修复的命运转归和调控机制。
2)研究机械力对间充质干细胞/运动系统功能性干细胞的调控及其分子机制。
3)研究间充质干细胞/运动系统功能性干细胞的衰老与疾病的关联及分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