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毕业于南开大学,获学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获得博士学位。2009年11月至2015年9月在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波士顿儿科医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 Boston Children’s Hospital)从事博士后研究,先后获得Cancer Research Institute Research Fellowship,Lymphoma Research Foundation Postdoctoral Fellowship等基金资助。2015年9月起任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组长。
基因组编码的遗传信息是生命活动的基础,而生命活动又常伴随着DNA损伤的被动发生,因此生物进化出多套机制维持其稳定性。而“祸福相依”,特定细胞会主动发生基因组DNA变异,改变编码信息,获得新的功能。适应性免疫系统中抗原受体多样性产生即是哺乳动物中少数的DNA程序性变异过程之一。在应对复杂的生存环境中,免疫B淋巴细胞经历一系列的基因重排、高频突变、DNA重组等过程,产生高效亲和力抗体分子。B细胞特异性DNA脱氨酶AID起始了抗体基因程序性DNA断裂或突变,最终,单一的DNA序列转化为天文数字的抗体基因。免疫多样化的缺陷会导致各种原发性免疫缺陷疾病,而程序性DNA损伤的错误调控也会造成其它基因上的DNA损伤,导致免疫系统肿瘤的发生发展。
研究组致力于探索免疫受体多样化的机制,并在体外重构抗体多样化过程。研究组希望能够:1)阐明免疫细胞中程序性DNA损伤发生和易错解读机制;2)解析原发性免疫缺陷疾病和淋巴瘤的发生发展病理机制;3)探索、建立抗体药物发现和生产的迭代技术。目前我们主要运用生物化学、免疫学、功能组学和合成生物学等方法,结合动物模型,研究蛋白质液-液相变、基因对向转录、DNA力学性质等在AID招募中的作用,以及下游DNA损伤反应在免疫系统多样化中的时空调控,并利用碱基编辑工具、合成生物学手段在体外重构免疫反应最小功能单元——生发中心反应。
(# 第一作者, * 通讯作者)
A full list:
https://www.ncbi.nlm.nih.gov/myncbi/10U7n-kxveaMnf/bibliography/public/
(2024年)
(2023年)
实验室2023年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