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获得生物学学士学位;2005年1月获清华大学生物物理学博士学位;2005年—2012年在美国密西根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12年起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组长,博士生导师。兼任上海科技大学特聘教授、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双聘研究员。在Nature、Nat Cell Biol、Mol Cell、Cell Res、Nat Commun、Nucleic Acids Res等学术期刊上发表通讯作者论文24篇。先后获得中科院战略先导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上海市基础研究特区计划、上海市科委基础重点项目等项目的支持。入选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四次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2016、2018、2020、2022年度)、两次获得中国科学院大学领雁银奖(2021、2023年度)。目前担任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理事、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基因专业分会秘书长、上海市生物物理学会理事。
染色质是真核生物遗传信息的基本载体和信息编解码的基本单元。染色质的结构和功能研究是破译人类基因组“天书”的关键所在,也是阐明癌症等重大疾病致病机理的重要抓手。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元是由组蛋白和DNA组成的核小体(nucleosome),多聚核小体进一步折叠和堆积形成染色质高级结构。染色体结构的动态变化和随之而来的功能改变,有赖于DNA修饰、组蛋白化学修饰、染色质重塑等多种表观遗传因子的协同调控。
本实验室围绕“染色质调控”这一核心主题,从染色质基本结构单元和高级结构两个尺度入手,综合运用多种结构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细胞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技术手段,聚焦于多个重要的表观遗传调控复合物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以阐明染色质结构的动态调控规律,推动特定表观靶点的药物设计。
实验室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研究方向:
1.染色质基本单元的调控机制研究:核小体是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元。实验室致力于破解由组蛋白修饰酶复合物、DNA修饰酶、染色体重塑复合物等表观遗传因子所组成的表观遗传调控网络,揭示它们协同介导核小体修饰、组装和变构等过程的分子机制。
2. 染色质高级结构的调控机制研究:以典型异染色质高级结构——端粒为范例开展异染色质组装和调控机制研究,揭示多个重要端粒结合蛋白和表观遗传因子维持和调控异染色质高级结构的具体分子机制,阐明细胞正常生理过程和病理过程中染色质高级结构变化及影响相应功能变化的机制。
同时,我们还和其他课题组开展广泛的合作研究,对生殖细胞发育调控和肿瘤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具有浓厚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