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1995年就读于吉林大学获学士学位,1995-2000年就读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化与细胞所获博士学位,2000-2007年在哈佛医学院从事博士后工作。2007年受聘于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任研究员、博导。长期从事肺癌发病分子机理的研究,取得一系列原创性的科研成果。迄今为止发表论文170余篇,被引18000余次,其中作为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ature, Cancer Cell, Nature Cancer, Nature Genetics,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s,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PNAS 等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荣获奖励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 上海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任 PLoS Genetics,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副主编,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Thoracic Cancer、《中华肿瘤杂志》、《中国肺癌杂志》等编委,上海市医学会肿瘤靶分子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上海市分子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专业委员副主委,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及肿瘤转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胸部肿瘤分会委员。
肺癌具有非常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严重危害国民健康。深入理解肺癌发病的分子机理将为肺癌临床的精准治疗提供新的手段和策略。过去十几年来,我们围绕肺癌发病的过程,整合临床样本、动物模型以及肺癌细胞系的研究,系统性地揭示了肺癌发生发展甚至转移过程中的关键驱动基因及事件,取得一系列原创性的科研成果。特别是鉴定到RET融合是肺腺癌中新的驱动基因,目前RET融合已经在临床上作为分子靶标进行靶向治疗的应用,真正地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从而为肺癌患者带来福音。更为重要的是,开创性地利用肺癌动物模型证实肺腺鳞癌转分化的存在,在揭示其分子机制的基础上提出肺腺鳞癌转分化是肺癌耐药的新机制。
在这些前期工作基础上,课题组将继续围绕肺癌发病的分子机理开展以下三部分工作:
1) 肺腺鳞癌转分化导致耐药的分子机制 我们将利用肺癌动物模型和类器官模型,结合单细胞测序、谱系示踪、三维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技术手段对肺腺鳞癌转分化的过程进行全面解析,以期全景式地描绘不同谱系来源的肺癌细胞相互转变及其命运决定的分子机制。同时结合大规模药物筛选平台,系统性地揭示肺腺癌和肺鳞癌对药物响应的特殊性,为肺腺鳞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手段和策略。
2)小细胞肺癌化疗耐药的分子机制及克服策略 小细胞肺癌是所有肺癌病理亚型中分化程度最低、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有意思的是,小细胞肺癌对化疗的响应非常好,导致化疗甚至替代手术成为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的首选方案。但是,小细胞肺癌患者也极易出现耐药,而且一旦发生耐药就面临几乎无药可救的困境,这种情况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一直持续至今。为了解决小细胞肺癌化疗耐药的问题,我们将通过建立患者来源的小细胞肺癌小鼠模型,模拟临床小细胞肺癌耐药的过程建立化疗耐药模型,并结合类器官模型的研究,系统性地揭示小细胞肺癌化疗耐药的分子进化机制,鉴定其中关键的靶分子,为克服小细胞肺癌的化疗耐药提供新思路和手段。
3)肺癌免疫微环境的解析及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PD1/PD-L1抗体治疗在肺癌临床治疗中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只有20~30%的肺癌患者会对免疫检查点治疗有显著的反应。为了让更多的肺癌患者从免疫治疗中获益,我们认为需要对肺癌免疫微环境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我们将利用临床肺癌样本系统性地分析其免疫微环境中各种细胞的组成和潜在的功能,尤其关注调节性T细胞的功能及其潜在的标记物,并基于此筛选特异性的抗体开展免疫微环境细胞的靶向治疗研究,为临床肺癌的免疫治疗尤其是免疫联合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