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至1988就读于南京大学生物系,获学士学位。1992至1997年就读于美国迈阿密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获博士学位。1998年至2001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接受博士后训练。2001年9月受聘于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2年2月至2007年1月,任中国科学院与德国马普学会合作的青年科学家小组组长。
实验室的长远目标是探索真核细胞维持染色体稳定性的机制和细胞衰老的机理。真核细胞中的染色质分为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处于常染色质区的基因表达活跃,而处于异染色质区的基因保持沉默。由于异染色质会扩展,常、异染色质之间会形成特异的“边界”。该边界的形成既有特异的DNA元件,也有染色质的修饰因子参与。在酿酒酵母中,位于染色体末端的端粒是研究染色质结构/功能、沉默、染色质边界形成/调节、以及DNA复制/重组等表观遗传调控的很好的模型。端粒是由简单的DNA重复序列及其结合蛋白组成。端粒对于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维持细胞连续分裂和防止细胞衰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大多数真核生物中,端粒DNA是由特异性的反转录酶、即端粒酶合成的,在端粒酶缺失的情况下也可以由同源的重组途径合成。另外,端粒也是一种典型的异染色质结构,能抑制相邻的基因表达。
鉴于端粒的异染色质的特性,以及酵母基因组具有灵活的遗传操作性,我们用酵母端粒作为特别的切入点来研究一些基础问题,比如端粒是如何保持染色体稳定性的;在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之间的边界是如何建立的;DNA双链损伤或端粒复制发生时所产生的表观遗传信息是什么;细胞衰老的分子基础又是什么。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