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生物科学)和华中农业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2013年博士毕业于中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2013年以博士后身份在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药理系(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和美国国家心理卫生院精神药物筛选中心(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Psychoactive Drug Screening Program )Bryan L. Roth实验室从事结构药理学研究,2018年7月加入中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任研究员、研究组长、博士生导师。
本研究组以结构生物学和化学生物学为主要研究手段,着重从结构和分子层面去研究神经递质多巴胺和血清素介导的生理及病理的信号机制。
目前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 多巴胺受体和血清素受体结构药理学
多巴胺和血清素作为人体内重要的神经递质,他们发挥作用主要是通过其相应的受体,即多巴胺受体和血清素受体。其中多巴胺受体包含5个成员(D1,D2,D3,D4,D5),血清素受体包含14个成员(5HT1A,5HT1B,5HT1D,5HT1e,5HT1F,5HT2A,5HT2B,5HT2C,5HT3,5HT4,5HT5A,5HT5b,5HT6,5HT7)。多巴胺受体和血清素受体调节了大脑内的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传导物质的传递,影响了包括情绪,愉悦,认知,记忆和学习等众多的精神类活动。因此,他们均是精神类药物的重要靶点,例如,抗精神病药物通常是多巴胺受体和血清素受体的抑制剂。前期通过结构生物学,我们揭示了D2多巴胺受体识别抗精神病药物的特别模式, D4多巴胺受体的专一结合口袋,著名致幻剂LSD在其靶点5HT2B受体的药理特征。本研究组期望继续通过结构生物学和药理学手段,阐释这些不同受体介导信号的结构学基础以及相关药物的药理机制。
2. 以结构为导向的靶向GPCR药物发现
多巴胺受体和血清素受体作为极其重要的精神类疾病的药物靶点。通过结构发现更为专一性的靶向化合物以及利用结构优化已有药物,将为研究和治疗精神类的疾病提供重要的先导化合物。前期通过利用D4多巴胺受体结构信息和分子对接技术虚拟筛选出了具有高选择性和高亲和力的D4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本研究组将继续利用分子对接技术针对研究组解析的结构发现有价值的小分子化合物,为揭示特定受体的功能和治疗与其相关的疾病提供更优的小分子化合物探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