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送别李载平院士

来源: 时间:2018-06-07
        6月5日上午,我国著名分子生物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原国家生物工程顾问委员会副主任、联合国基因工程生物技术中心评审组成员、中国遗传学会副理事长,我国首个分子遗传实验室的创建者和学术带头人,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李载平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在上海龙华殡仪馆举行。
 
        告别仪式大厅里庄严肃穆。“厚德载物拓荒铺路闯基因研究国内先锋、淡泊平生豁达仁厚树品行修养学界楷模”巨幅挽联悬挂两旁,屏幕上播放着李载平先生的生前影像。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倪福弟主持告别仪式。
 
        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院长、分党组书记、沪区党委书记王建宇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林院士,中共上海市委老干部局副局长包龙根同志,中共上海市科学技术工作委员会秘书长谢文澜同志,中共上海市委办公厅杨战英同志,生化与细胞所刘新垣院士、戚正武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唐希灿院士,植生生态所赵国屏院士等领导、院士,以及李载平先生亲属、生前好友、同行、同事、学生和生化与细胞所领导班子成员、老领导、职工等近300人为李载平先生送别。
 
        李载平先生逝世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国家有关部委办、科学界纷纷发来唁函唁电,敬送花篮,沉痛悼念李载平先生,并对其家属表示慰问。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同志对李载平院士逝世表示哀悼,并对其家属表示慰问。
 
        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同志对李载平院士逝世表示哀悼,并对其家属表示慰问。
 
        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同志,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同志,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同志,原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吴官正同志分别对李载平院士逝世表示哀悼,并对其家属表示慰问,敬献花篮。
 
        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同志,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陈希同志,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同志分别对李载平院士逝世表示哀悼,并对其家属表示慰问,敬献花篮。
 
        原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同志,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至立同志分别对李载平院士逝世表示哀悼,并对其家属表示慰问,敬献花篮。
 
       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院士发来唁函,对李载平院士逝世表示哀悼,并对其家属表示慰问,敬献花篮。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亚平同志对李载平院士逝世表示哀悼,并对其家属表示慰问,敬献花篮。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同志,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周波同志,原上海市政协主席蒋以任同志、冯国勤同志,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李逸平同志,上海市政府秘书长、办公厅主任汤志平同志,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改委主任马春雷同志,中共上海市委委员、上海市科技党委书记刘岩同志,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农工党中央常委、农工党上海市委副主委张全同志分别对李载平院士逝世表示哀悼,并对其家属表示慰问,敬献花篮。
 
        敬献花篮的还有:王振义院士、顾健人院士、闻玉梅院士、叶叔华院士、朱能鸿院士、戴立信院士、唐希灿院士、陈凯先院士、陈国强院士、蒲慕明院士、赵国屏院士、张旭院士、陈晓亚院士、韩斌院士、林鸿宣院士、刘新垣院士、洪国藩院士、裴钢院士、戚正武院士、张友尚院士、张永莲院士、林其谁院士、王恩多院士、李林院士、徐国良院士等。
 
       李载平院士逝世后,治丧委员会共收到来自党和国家领导人,国家和地方有关部委办、科学界、各类社会组织团体,以及李载平先生亲属、生前好友、同行、同事、学生的唁电、唁函、花篮共计224份。 
 
        生化与细胞所所长刘小龙研究员在告别仪式介绍李载平先生生平。
 
        李载平先生1925年8月出生于北京,194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1956年考入原中国科学院生理生化研究所深造,成为新中国的第一届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生物化学家曹天钦先生。1996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曾担任国家“863”计划生物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遗传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生化学会常务理事等。
 
        上世纪50年代末,李载平先生开展射线对DNA大分子的结构破坏研究,发现了DNA分子受Χ射线的隐藏破坏作用,并提出了DNA的射线损伤修复这一全新概念;60年代初,他开展噬菌体φχ174活性DNA的研究,发现了φχ174小噬斑变异株。70年代,组建了我国第一个“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研究”实验基地,带领研究组开始重组DNA和基因工程的研究。
 
       上世纪80年代初,他在国际上率先完成乙型肝炎adr亚型的基因组克隆与测序,实现了我国在基因组克隆及其DNA测序上零的突破。随后,他又发现乙肝病毒基因表达调控中的新元件——增强子Ⅱ,开始了新型疫苗的研究。90年代,他检定了肝脏反式调控因子HNF-1对HBV增强子Ⅱ组织专一性的正调控作用,并开始了基因表达的高级元件核骨架结合区(MAR)和人基因组肿瘤相关基因的研究。此外,他还开展了家蚕NPV表达系统研究,并探索EGF与GM-CSF基因工程药物研究,所发展的大肠杆菌分泌表达系统和家蚕个体表达系统都有独特的特点和优势。他还开创了简便、快捷、准确的DNA酶切图谱检测新方法——末端片段标记杂交法。
 
        在几十年的科研生涯中,李载平先生先后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生命科学奖)等,被授予“上海市科技功臣”称号等等,是我国分子生物学领域的重要开拓者。
 
        同时,李载平先生为推动我国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上世纪80年代,他邀请法国巴斯德研究所蒂奥莱教授等多次到中国举办短期学习班,进行讲学和学术交流;1986年他还翻译出版了格洛弗的《遗传工程:DNA克隆技术》一书。由美国国家科学院出版的《中国生物工程》(Biotechnology in China)一书中专门写到“李载平是把分子生物学引入中国的先驱者”。
 
        李载平先生关心后学,甘为人梯,以严谨的学风和高尚的品格为祖国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杰出人才,他的学生大多已成为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和中流砥柱。他时刻关心着研究所的发展,即使在病榻上,他与前往探视的研究所领导交流还关心着青年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前沿交叉学科部署等;勉励年轻PI奋发努力,勇于创新。
 
        李载平先生以他敏锐的战略眼光为我国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倾注了毕生精力,他高瞻远瞩、治学严谨、锐意创新,带领研究团队勇攀科研高峰,为我国基因工程研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他豁达仁厚、澹泊名利、育人无数,深深影响了几代科研工作者的立德、立品乃至人生发展,堪称科学界的楷模。
 
        李载平院士的逝世是生化与细胞所,是我国科技界的重大损失。我们沉痛悼念并深切缅怀李载平先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李载平先生的精神将激励我们沿着他的足迹永远前行,不断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