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有效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11月18日,中国科学院大学2022年第15期研究生指导教师培训班在上海成功举行。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王艳芬(线上),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分党组书记、沪区党委书记李正华,分子细胞卓越中心主任刘小龙、党委书记倪福弟、纪委书记孔巍等出席会议,来自上海13个培养单位的900余名研究生导师参加培训。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在主办单位国科大的指导下,本次培训采用“线上+各所集中”形式,在承办单位分子细胞卓越中心设主会场,在参与协办的沪区12个研究所设分会场。会议由中心副主任周金秋和所务委员许琛琦分别主持。
刘小龙代表中心作培训班开幕致辞。他首先感谢中科院、国科大、上海分院对中心和各培养单位研究生教育工作长期支持和指导,对900余名参训导师表示热烈的欢迎。他强调,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肩负着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崇高使命。导师培训是研究生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作为中心主任,也作为研究生导师中的一员,他号召大家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提升个人职业能力,坚守职业道德,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积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人文关怀,关注研究生学业、就业压力和心理健康,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机制;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根据时代特征、学生个人特点,因材施教;切实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努力做培养时代新人的“大先生”,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起更磅礴的青春力量。
王艳芬作题为《科教融合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报告。她以大学的职能为基础,详细介绍了国科大科教融合办学模式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情况。她指出导师是大学最重要的一群人,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导师的指导能力和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水平,是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的关键一环。世界一流的大学必然有世界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师资队伍依赖各位参训导师努力贡献智慧和力量。
李正华代表上海分院讲话。他指出,导师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中坚力量,导师培训的目的是培养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业务水平、有仁爱之心的高素质、专业化导师队伍。他从传道、授业、解惑三个层面深入阐释一名优秀导师的表征,要求导师们一是要尽好“传道”责任。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二是要提高“授业”本领。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三是要增强“解惑”能力。善于把精妙的理论变成浅显易懂的道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他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研究生导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希望各位导师通过集中培训,校准初心使命、强化责任担当、淬炼人格品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立足于立德树人,做好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栽培者,为实现人才强国、科技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次培训还邀请了中心王恩多院士,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王建宇院士,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蒲慕明院士,国科大招生办冉盈志主任,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杨黄恬研究员,复旦大学董爱武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沈克祥主任分别作专题报告。
王恩多院士作题为《沿着前辈的脚步》的报告。她从师从邹承鲁、王应睐先生的两次读研经历切入,生动讲述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分享了两位先生对她从事科学研究和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影响。她指出,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强调“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年青一代人重任在肩。作为年轻导师,要继承和发扬前辈科学家的家国情怀,以及勇于创新、求真务实、提携后辈、甘为人梯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鼓励学生不怕失败,善于合作,不耻下问。
王建宇院士作了题为《对工程类研究生培养的几点体会》的报告。他结合自己作为研究生和作为导师两个不同人生阶段的亲身实践和感悟,从工程类研究生培养的内在规律出发,阐述了“求实、创新、合作、守信”的技物所所训和“实干见物”的技物所精神在研究生培养中的关键作用。他详细介绍了在课题选择、开题、中期考核和论文答辩等培养过程中各关键环节,导师应该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帮助研究生克服阶段性的困难,走出误区,顺利推进。他指出导师应该注重学术能力、品德修养,心理健康,智商情商的同步提升。他强调工程类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不是简单地完成一个研究项目或课题,而是通过学生自主承担科研任务和组织管理,来为研究生未来的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蒲慕明院士作题为《谈科研诚信》的报告。他从科研诚信的内涵、灰色地带的科研诚信、创新科研的本质、怎样学习创新、创新与诚信等五个方面介绍了科研行为的伦理准则、科研记录、科研不端行为的界定与原则、创新与诚信的关系等。进一步强调科研诚信对科研工作者的重要性,强调科研工作者应是维护社会诚信的主力军,要坚决守住底线,从自己做起,对自己负责,对社会和国家负责。
冉盈志作题为《国科大招生情况介绍和招生政策解读》的报告。详细介绍了国科大近年来的招生情况和招生政策,通过案例分析,进一步阐释了招生工作注意事项。杨黄恬作题为“How to be a mentor?”的报告。她以自己实验室为例,生动回答了导师的定位、不同研究生的带教、独立研究能力的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激发、何时关注需关注学生等五个问题,分享和交流了她带教和培养研究生的宝贵经验。董爱武作题为《跟学生一起成长》的报告。她以向学生学习和探讨计算生物学、结构生物学和进化生物学等新知识的一件件趣事切入,分享了和学生共同学习互相激励、共同进步的经历和感受,强调培养研究生的过程是和学生一起探索陌生领域知识、互相治愈,实现教学相长的过程。沈克祥作题为《后疫情时期研究生的心理问题识别与干预》的报告。他以健康的新内涵为着力点,运用翔实的数据和案例,阐析了后疫情时期研究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影响因素等。引导导师们了解和识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做到心理异常情况的早发现和早干预。
培训班上,参训导师结合领导讲话、院士及专家报告,围绕提升研究生生源质量、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当前研究生群体的主要特征等内容分组进行了热烈讨论,大家各抒己见、建言献策,对各单位未来研究生教育管理和培养工作提出了诸多启示和思考。
倪福弟作培训总结。他充分肯定了本次培训的成效,要求各单位研究生部认真研究授课老师的报告和参训导师的真知灼见,进一步优化完善各单位研究生培养工作,并结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提出工作要求。一是要深刻认识党的二十大将教育、科技、人才单独成篇、一体部署、统筹推进的重大意义,深刻领悟党中央的殷切期望,努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二是要筑牢研究生导师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做塑造研究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成长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高层次人才。三是指出培养造就堪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科技教育人才工作汇聚在导师们的工作中,贯穿于导师在做学生为学、为人、为事的“大先生”的日夜中,并代表中心党委、各培养单位党委向导师们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希望疫情过后,各单位导师间多交流多合作,迸发更多交叉协同创新的“火花”,共同为增进人民福祉作贡献。
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王艳芬作专题报告
中科院上海分院分党组书记、沪区党委书记李正华讲话
中心主任刘小龙研究员致辞
倪福弟书记作大会总结
中心副主任周金秋主持培训班(上午场)
王恩多院士作《沿着前辈的脚步》报告
王建宇院士作《对工程类研究生培养的几点体会》报告
蒲慕明院士作《谈科研诚信》报告
所务委员许琛琦主持培训班(下午场)
专题报告现场
各培养单位导师代表发言
主会场现场
各分会场现场
中心参加培训导师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