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提升创新力 聚力促发展”2023年上海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推进会举行。大会宣读了第十二批“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命名决定。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李劲松劳模创新工作室获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授牌,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总工会主席郑钢淼为工作室授牌。
李劲松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20年5月,由李劲松研究组及GTP研发中心部分成员组成,研究方向为类精子胚胎干细胞技术相关的基础研究及应用转化两大领域。工作室现有成员24人,平均年龄32岁。
李劲松院士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类精子干细胞”介导的半克隆技术,大胆设想提出为全基因组的功能基因逐一“贴上标签”,为每个基因单独配置“二维码”,通过标准化的“扫一扫”,更加高效地研究生命活动的规律,为解决后基因组时代蛋白质在体、实时、动态、可控研究瓶颈问题给出了“中国方案”。
在中科院先导专项和上海市科委等项目支持下,研发中心已精准编辑2030个标签细胞系和386个标签小鼠品系,建设特色战略资源库,以防我国小鼠实验动物“卡脖子”风险;首次大规模绘制基于GTP计划的蛋白质组织图谱,从0到1构建生命科学领域的“北斗导航”系统;制作了GTP标签小鼠产品名片,优化标签小鼠基因型鉴定,实现PCR试剂国产化;实现了标签产品资源库对外共享服务等。
团队已累计培养了14名青年技术骨干,建立了一套实验标准化、流程化和信息化管理体系,保障了标签产品的标准化制备,建设自主知识产权的标签细胞和小鼠特色战略资源库,建设并维护蛋白质信息数据库及产品信息库,打破了生物信息库国际垄断局面,开发并提供标签产品下游应用场景技术支撑,开发基于标签蛋白的标准化AP-MS和Chip-seq等技术平台,有力地推动了科学研究、临床应用和转化。
李劲松劳模工作室将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集智创新、协同攻关、传承技能、人才培育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中心改革创新发展,为推进“四个率先”“两加快一努力”和中国式现代化的上海实践作出积极贡献。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劳模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励更多职工投身群众性创新实践,不断提高职工创新能力和技能水平,上海市总工会自2022年7月启动了第十二批“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经各区、局(产业)工会推荐、申报初审、分组交流、劳模本人发布等组织程序,于2023年1月正式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