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弘扬科学精神,强化研究生学风建设,营造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为学生搭建跨地域、跨单位、跨学科的学术交流平台,10月30日,值此人工全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成果完成60周年之际,由中国科学院大学主办,分子细胞卓越中心承办的“人工全合成结晶牛胰岛素60周年系列活动——中国科学院大学2025年生命健康与生物医药研究生学术论坛”顺利举办。中心学位委员会副主席陈勇研究员、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导师代表及来自国科大相关培养单位的200余名研究生参加论坛。论坛特邀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陈飞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陈大明研究馆员作专题报告,中心博士研究生杨佳颖和张宇航共同主持本次活动。
陈勇代表中心作开幕致辞。他衷心感谢与会专家学者与评委老师的支持,并对参会研究生表示热烈欢迎。结合自己首次学术报告的经历,他鼓励同学们珍惜此次难得的交流机会,在报告中锤炼表达能力、拓展学术视野、激发科研志趣,树立远大的学术理想,在科研道路上坚定前行。
陈飞作题为《高等生物中转录调控的机制与功能》的报告,系统阐释了INTAC复合物调控RNA聚合酶Ⅱ暂停与延伸的分子机制,深入解读了INTAC辅助模块的功能及其对于改善BET抑制剂在临床应用中的耐药问题提供的新思路和解决方案。这一研究的临床转化潜力,不仅为提升肿瘤治疗水平提供了新路径,更为生命健康领域的精准医学研究提供可借鉴的范式。
陈大明作题为《AI在生命科学的应用》的报告,系统分享了AI赋能生命科学的发展谱系与典型案例,从技术创新、研究效率提升等多维度展望了人工智能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前景与拓展空间,为青年研究生如何运用新技术突破科研瓶颈提供了深刻启发。
在研究生学术报告环节,来自国科大相关培养单位的27位研究生围绕 “生命健康与生物医药”这一核心主题,从不同角度分享了各自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报告内容既聚焦学科前沿动态,又深入探讨重大科学问题与理论突破方向,展现出扎实的学术功底与活跃的创新思维。评委老师们全程专注聆听,逐一进行专业细致的点评与现场评分,从理论深度、研究方法等维度提出建设性优化意见,结合自身科研经验,为同学们后续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助力科研精神的代际传承。观众提问环节,与会研究生踊跃互动、积极探讨,围绕研究中的技术难点、创新思路展开热烈讨论,现场学术氛围十分浓厚,充分彰显了青年科研者的热情与活力。
在墙报交流环节,相关研究领域共计28份墙报展出。会议间隙,同学们纷纷驻足,结合自身研究方向与作者深入交流,分享科研中的思考、心得与困惑。此外,同学们还为心仪的墙报投出支持票,让学术交流在严谨之外多了一份互动乐趣。
经过一天紧张而充实的交流研讨,论坛在思想碰撞与成果分享中圆满落幕。本次论坛共评选出11项“优秀研究生学术报告”和5项“优秀学术墙报”。 闭幕式上,评委老师为获奖同学颁发荣誉证书,勉励大家以此次论坛为起点,在科研道路上不断进取、持续精进。
评委代表李振斐研究员作闭幕致辞。他指出,本次论坛既是对人工全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一伟大科学成果的致敬,更是对“献身、求实、团结、奋进”科学精神的赓续与弘扬。他勉励在场研究生将论坛中的所思所获,转化为未来科研道路上的不竭动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严谨的态度投身生命健康与生物医药领域的研究工作,为我国加快抢占科技制高点、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青春力量。
作为分子细胞卓越中心纪念人工全合成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60周年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论坛闭幕式上,全体参会人员还共同观看了《纪念人工全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专题短片,一同回溯那段理想坚定、科研报国的光辉岁月,深刻感悟老一辈科学家“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精神气概与家国情怀。
中国科学院大学2025年生命健康与生物医药研究生学术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广大研究生提供了交流学习、展示成果、探索前沿的平台,更以纪念人工全合成结晶牛胰岛素60周年为契机,推动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在青年一代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展望未来,期待青年研究生以此为新起点,怀揣科学热忱,传承前辈精神,在学术道路上脚踏实地、笃行不怠,以更丰硕的科研成果为生命健康与生物医药领域注入蓬勃青春活力,贡献智慧力量。

中心学位委员会副主席陈勇研究员作开幕致辞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陈飞研究员作特邀报告

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陈大明研究馆员作特邀报告

博士研究生杨佳颖、张宇航共同主持论坛



研究生学术报告

墙报交流


颁奖仪式

评委代表李振斐研究员作闭幕致辞

开幕式合影

论坛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