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王红艳研究组揭示巨噬细胞利用转录因子RUNX1调控炎症反应的新机制

来源: 时间:2016-09-12

        2016年8月29日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王红艳研究组最新的研究成果“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1 (RUNX1) Binds to p50 in Macrophages and Enhances TLR4-triggered Inflammation and Septic Shock”。该研究发现在LPS诱导巨噬细胞产生炎症反应的过程中,转录因RUNX1通过与NF-κB的p50亚单位结合,促进炎症因子IL-1β和IL-6的表达。利用RUNX1抑制剂降低LPS诱导的内毒素休克,并降低肾脏炎症损伤。

        适度的炎症反应有利于机体清除病原体,但过度或失衡的炎症反应造成组织或器官功能损伤,甚至引发败血症休克。Toll-样受体(TLR)通路在巨噬细胞调控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王红艳研究组一直致力于探寻调控TLR信号通路中关键的新型分子,近三年已经鉴定了VEGFR-3 (Immunity 2014)、STK4 (J Clin Invest 2015)、ADAP (PLoS Pathog 2015)、TET3(Cell Rep 2016)等调控炎症反应和诊疗炎症相关疾病的重要功能。

        转录因子RUNX1是造血干细胞形成的重要转录因子,在T细胞中的作用已有较多研究,但尚不清楚其对炎症的调控作用。在王红艳研究员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周同教授的共同指导下,硕士生罗茂财、周思源等发现RUNX1与NF-κB家族成员p50相互结合,促进LPS(TLR4激动剂)刺激的巨噬细胞产生炎症因子IL-1β和IL-6。RUNX1抑制剂能降低LPS诱导的内毒素休克的发生率,并下调IL-6在肾脏的表达水平。相应的机制可能依赖RUNX1含有转录激活结构域的N端与p50形成co-activator,促进炎症因子的表达。该工作期望为临床阻断败血症休克或相关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靶点。

        该工作得到了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支持,数据收集工作得到上海生化与细胞所动物实验技术平台、细胞分析技术平台、化学生物学技术平台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平台的支持

        论文链接:http://www.jbc.org/content/early/2016/08/29/jbc.M116.715953.long

附件下载: